外省动态

“空壳村”变“百万村”,供销合作社成“支撑点”

  • 时间:2024-01-04

  • 浏览:463

  • 来源:中国供销公众号

  • 作者:

  • 字号:
  • 打印

  • 分享:

安徽省阜阳市颍泉区宁老庄镇

姜堂村近4年集体经济收入

2020年为46万元

2021年为87万元

2022年达106.9万元

2023年预计200万元


姜堂村共有1.1万人,耕地面积6000余亩,其中在外地务工的青壮年占据总人口的一半,一度成为“空壳村”

如今,这个“空壳村”一跃成为“百万村”而供销合作社成为“支撑点”


助力村集体经济收入

跃进百万元

图片


2019年5月,阜阳市社联合阜阳市委组织部共同出台了《关于开展“党建引领、村社共建”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工作的指导意见》,着力激活供销合作社组织体系潜力,将党的组织资源、组织优势、组织活力转化为发展资源、发展优势和发展活力


针对阜阳部分村集体经济薄弱、农民增收困难的现实,阜阳市社决定通过加强供销合作社与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的“双社联动”,为当地农民提供更好的服务,助力农民增收、村集体经济壮大。


姜堂村为改变落后面貌,曾经搞过蔬菜种植产业。然而,由于农资产品价格高、波动大,种植成本居高不下;种植技术不过关,产量、质量上不去;市场信息和渠道不畅通,有产销不出、产销不对路,蔬菜产业发展举步维艰。同时,在主观上,村干部的积极性也不高。


2021年7月,在阜阳市社指导下,姜堂村成立姜堂晟炎供销合作社。这个村供销合作社由阜阳市社全资公司阜阳市晟鑫农业投资有限公司牵头成立,并按照村集体、社有企业、村干部8∶11的比例设定股权结构。新成立的村供销合作社流转了500亩土地种植西蓝花、胡萝卜、洋葱、花生等农作物。


在姜堂晟炎供销合作社,晟鑫公司负责组织农资货源,用规模化、专业化采购降低成本,同时联系专家提供生产技术指导,并联系农产品加工、销售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开展订单生产;村干部负责日常管理,保证村集体和农民实现增收后,自己也能更好地分享发展成果。在姜堂晟炎供销合作社的带动下,村集体经济和村民的收入节节攀升,一年比一年高。


农民群众获得感增强的

“支撑点”


图片


“发展村集体经济是切入点。”阜阳市供销合作社主任刘军表示,把握好这个切入点,“双社联动”就能发展成推动乡村治理水平提升、农民群众获得感增强的“支撑点”


阜阳市太和县赵庙镇显然是看中了这一点。2021年,赵庙镇党政班子经过深入分析和研判,决定借助供销合作社的力量加快推进赵庙镇的乡村建设。


为此,在阜阳市社的支持下,赵庙镇成立了11个村供销合作社。各村供销合作社结合自身实际,分别把甘薯、葡萄、香菇、药材等农作物的种植,家禽、家畜、鱼类的养殖,以及电商产业,作为品牌产业进行推广。为保障各项产业的稳定发展,赵庙镇还建设了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对各项产业进行产前、产中、产后全面服务。有了村供销合作社,仅集采集配一项,农民每亩地每年可节省成本100元以上。


不仅如此,各村供销合作社还通过联合合作,开展农作物飞防、秸秆资源再利用等服务,承揽美丽乡村污水管网建设、环境整治等工程,投资耕种收储全链条农业服务等项目,累计实现经营性收入2457万元、利润267万元。


村供销合作社建起来,不仅让农民增加了收入,还以市场化的方式将盈利投入到了环境质量提升、民生工程建设中,推动乡村生态宜居建设。同时,各村供销合作社利用赚取的资金,建立起爱心超市,对群众的善行善举进行积分制考核,让群众可以凭积分在爱心超市消费,引导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建设,切实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


2022年,阜阳全市共有村供销合作社112家,2023年则增加到了130家。


村供销合作社是一个可以汇集各种资源为农民所用的平台。”刘军表示,接下来,全市系统将加大工作力度,着力提升村供销合作社服务覆盖率,提高村供销合作社发展质量,加快打造“双社联动”品牌,让更多农民通过村供销合作社获得更多实惠。


责任编辑:张小月